一、小组基本情况:
1、小组名称:Family齐齐参与之幼儿亲子绘本小组
2、活动对象:沙河街4-5对幼儿亲子家庭
3、参与人数:5对亲子
4、工作员(社会工作者)姓名:刘王力
5、开展单位: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 沙河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二、小组的背景和理念:
1、小组目标:
①通过小组,让家长与孩子在共读中体验到乐趣;
②通过小组,促进亲子沟通,让家长鼓励和欣赏孩子;
③通过小组,以体验带动思想转变,改变亲子间沟通互动的形态;
2、理论与方法: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八大阶段理论中,4-7岁幼儿在此阶段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卑感。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美德。埃里克森把目的解释为:“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尽管这种目的曾被幼年的幻想,被内疚、被对惩罚的丢魂落魄的恐惧所阻挡。”随着儿童在前面三个阶段中所遇到的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就获得了希望,意志和目的三个积极的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年幼的孩子坐在妈妈的身边,听着妈妈给他读故事书,或与妈妈一起看图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回答一些妈妈提出的问题,或与妈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共享阅读,它不仅意味着“读”,还要求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交流。亲子阅读,是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亲子阅读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带领孩子走进书籍的浩瀚海洋,能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提供了优质的“软件”,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由于婴幼儿言语的发展,0-7岁时对于图画的感知能力好于单纯的文字表达,其接受的信息也会较多。而绘本正好符合这个年龄段小朋友的需求,在图画中会有一些的文字,大人在给小朋友看的时候可以一边讲,让他们可以一边看着有趣的画面,一边听到一些补充的信息,看和听同时进行,并且,用耳朵听到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世界会重合起来,虽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这两个世界会在孩子心中重合。
《小熊布迪亲子阅读绘本系列》这是一套从德国引进版权的亲子阅读绘本丛书。本套书针对2~6岁儿童生活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包括:怕洗头、睡不着觉、第一次换牙、妈妈不在就捣乱、不爱收拾屋子等等,以天真的小动物为主人公形象,创作的既有趣好玩又有很强实用性和教育性的绘本故事。
本小组以体验式的方式,以亲子共读的方式,借助小熊布迪亲子阅读绘本系列,选取里面的几个故事绘本亲子共读,外加延展性的活动,如手工等,让家长和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巨大乐趣,同时也能孩子在其中学习到分享、帮助、不撒谎等好习惯。
三、小组过程:第一部分:小组计划书
第1节
主题:和好朋友来分享——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分享
本节小组目标:1)组员相互认识;2)与组员澄清小组目标以及期望,完成小组契约;3)绘本初体验;4)完成绘本延伸活动;
日期:4月22日
时间:17:00--18:00
地点:沙河家综点二多功能室
时长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5min
|
完成小组前准备
|
组员签到,找到位置准备开始小组
|
签到表、笔
|
15min
|
活跃气氛
|
热身小游戏:左右护法
|
奖品:气球
|
10min
|
完成活动前约定
|
活动前约定,签订小组约定
|
笔、心形纸、胶纸
|
20min
|
分享绘本
|
绘本初体验:和好朋友来分享——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分享
|
绘本、ppt
|
15min
|
绘本延伸活动
|
制作七彩球:1、如何把自己单一颜色的粘土变得多彩;
2、分享的好处;
|
粘土
|
5min
|
分享
|
组员分享感受:
1、本节中印象最深刻的环节;
2、让组员讲解小节过程中观察到的人或事情或遇到的困难;
|
ppt
|
5min
|
结束本节小组
|
社会工作者总结小组,重申小组的契约,约定下节小组时间。
|
|
游戏说明
游戏名字:左右护法
游戏规则:1、所有组员围成一个圈;2、请同学先认识邻近左右第一位同学,记住这二位同学的名字;3、带领者应事先准备全班同学的点名簿,活动开始时,由带领者抽点点名簿上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其左边第一位同学要高举右手,右边的第一位同学要代替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大声答「有」,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则不需做出任何回应。
第2节
主题:帮助好朋友——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本节小组目标: 1)组员能够分享帮助的相互事件;2)能够完成画作送给小伙伴,并能有所分享;
日期:4月24日
时间:17:00--18:00
地点:沙河家综点二多功能室
时长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5min
|
完成小组前准备
|
组员签到,找到位置准备开始小组
|
签到表、笔
|
15min
|
活跃气氛
|
热身小游戏:小小手指操
|
|
20min
|
分享绘本
|
绘本分享:帮助好朋友——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
绘本、ppt
|
15min
|
绘本延伸活动
|
帮助好朋友:1、制作沙画;
2、送给小伙伴;3、拿到小伙伴制作的沙画,感受如何?4、帮助小朋友得到小礼物,自己的感受如何?
|
沙画
|
5min
|
分享
|
组员分享感受:
1、本节中印象最深刻的环节;
2、让组员讲解小节过程中观察到的人或事情或遇到的困难;
|
ppt
|
5min
|
结束本节小组
|
社会工作者总结小组,重申小组的契约,约定下节小组时间。
|
|
游戏说明:
游戏名字:小小手指操
游戏规则:用儿歌带领亲子共同互动完成手指操,在增加亲子互动的同时,活动手指。
第3节
主题:睡不着觉,有办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本节小组目标:1)亲子能通过绘本,学习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2)家长能反省及对自己定位如何协助孩子形成管理自己行为的方法;
日期:4月28日
时间:17:00--18:00
地点:沙河家综点二多功能室
时长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5min
|
完成小组前准备
|
组员签到,找到位置准备开始小组
|
签到表、笔
|
15min
|
活跃气氛
|
热身小游戏:小小手指操
|
|
20min
|
分享绘本
|
绘本分享:睡不着觉,有办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
绘本、ppt
|
15min
|
绘本延伸活动
|
迷宫小游戏:1、在迷宫小游戏中,小朋友如何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步骤,如何能更好的完成任务?2、家长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协助孩子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行为?
|
迷宫
|
5min
|
分享
|
组员分享感受:
1、本节中印象最深刻的环节;
2、让组员讲解小节过程中观察到的人或事情或遇到的困难;
|
ppt
|
5min
|
结束本节小组
|
社会工作者总结小组,重申小组的契约,约定下节小组时间。
|
|
游戏说明:
游戏名字:小小手指操
游戏规则:用儿歌带领亲子共同互动完成手指操,在增加亲子互动的同时,活动手指。
第4节
主题:妈妈不在家——做诚实的好孩子
本节小组目标:1)亲子能通过绘本,认识到说谎的严重性;2)家长能通过了解,学习到如何更好的处理孩子撒谎问题,并与孩子打成共识;
日期:5月6日
时间:17:00--18:00
地点:沙河家综点二多功能室
时长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5min
|
完成小组前准备
|
组员签到,找到位置准备开始小组
|
签到表、笔
|
15min
|
活跃气氛
|
热身小游戏:谁是小熊
|
|
20min
|
分享绘本
|
绘本分享:妈妈不在家——做诚实的好孩子
|
绘本、ppt
|
15min
|
绘本延伸活动
|
叠杯子小游戏:1、小朋友如何能在叠杯子的过程中学习到行为的后续影响,从而认识到说谎的严重性;2、家长能在其中学习如何更好的处理孩子的说谎问题
|
叠叠乐,tips卡片
|
5min
|
分享
|
组员分享感受:
1、本节中印象最深刻的环节;
2、让组员讲解小节过程中观察到的人或事情或遇到的困难;
3、本次小组中哪对亲子沟通最好,合作最默契?
|
ppt
|
5min
|
结束本节小组
|
社会工作者总结小组,重申小组的契约,约定下节小组时间。
|
|
游戏说明
游戏名字:谁是小熊
游戏规则:全部人围圈闭眼,主持人随意拍一个人的肩膀,被拍肩膀的人被询问“你是谁”,第一、二、三次都回答说自己的名字,第四次大喊“我是小熊”,之后大家跟着大喊的人排成一条长队,排最后的人要接受别人的提问。
第5节
主题:快乐地说再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本节小组目标:1)协助亲子处理离别情绪,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2)回顾整个小组内容,协助组员总结已习得好的生活习惯,结组;
日期:5月8日
时间:17:00--18:00
地点:沙河家综点二多功能室
时长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5min
|
完成小组前准备
|
组员签到,找到位置准备开始小组
|
签到表、笔
|
15min
|
活跃气氛
|
热身小游戏:亲子对对碰
|
|
20min
|
分享绘本
|
绘本分享:快乐地说再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
绘本、ppt
|
15min
|
绘本延伸活动
|
绘画:1、孩子能够分享小组其中的收获,认识到的伙伴;2、家长能够在体验中能对自己的教育有所反省;
|
纸笔,tips卡片
|
5min
|
分享
|
组员分享感受:
1、本节/本小组中印象最深刻的环节;
2、让组员讲解小节过程中观察到的人或事情或遇到的困难;
3、本次小组中哪对亲子沟通最好,合作最默契?
|
ppt
|
5min
|
结束本节小组
|
社会工作者总结小组,结束小组
|
|
游戏说明
游戏名字:亲子对对碰
游戏规则:1、组员依照指令在手和脚上绑上不同颜色的纸条;
2、亲子之间为一组,按照指令完成指令;
3、完成率高的即可获得奖品;
第二部分:小组发展状况:本次小组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开始阶段、中期转折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和结束阶段,共5节小组,下面为详细的分析:
①开始阶段:小组的第一节,组员开始加入小组,对于小组的组员以及小组的各项内容不熟悉,会较为困惑,故而第一节的重点是建立组员之间的良好关系,理清组员对小组的期望,形成小组契约,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当的是领导者、鼓励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本次小组的过程中,第一节小组组员之间能够相互认识并完成小组契约,另外开始尝试融入小组,完成绘本分享以及小组任务;
②中期转折阶段:为小组的第二节,组员开始对小组具有较高的认同感,组员之间沟通和互动都有所增强,但随着熟悉度的增加,组员会更加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也会对别人批评和指责,所以社会工作者在此阶段中的重点是处理好小组冲突,在此阶段中社会工作者更多的角色是调解人以及支持者。本次小组的过程中,所有的环节中组员都能参与,但在分享时,部分组员显得较为沉默,需要社会工作者花较多心思才能促使其参与,并有所分享。由于本节小组的主题为帮助,在社会工作者所安排的环节中,亲子们也有完成任务并对于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的行为能有所分享。
③后期成熟阶段:小组的第三、四节,经过前面两节的适应,组员对于小组的满意度有所增加了,且能开始自主的处理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在此阶段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是同行者,协助组员更多的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小组组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过程中,组员都能很好的完成小组的任务;
④结束阶段:小组的第五节,此次是小组的最后一次小组,在小组的过程中,组员对于小组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在此次小组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又回到领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协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本节小组协助亲子处理离别情绪,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通过绘本《快乐地说再见》,配合本节小组最后一节的结组,组员能够接受最后一节小组的到来,且开始即与社会工作者预报名了下一期小组。但由于本节小组组员的性格以及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家长组员表示组员对于离别情绪虽然很容易转移,但仍会伤心,不开心,可能在处理离别情绪时,一般都是处理这种较为轻微的情绪为主。在本次小组的结组时,组员也是表示不能继续参加会伤心,但听到可以报名下期服务,情绪立即有所改善。
四、评估:
1)评估方法与内容:本次小组主要同工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小组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有6方面的内容,即亲子间的参与程度(全部参与的程度达到60%以上)、每节小组中每位家长都能对小朋友鼓励奖赏、家长与孩子在共读中体验到乐趣、家长与小朋友能养成定期共读的习惯、家长鼓励和欣赏孩子的频率有所增加、家长表示除了说教之外,有了其他与小朋友沟通的方式。
2)结果和过程评估:本次小组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小组的目标达成程度进行评估,下面为具体的结果分析:
1、小组基本参与情况评估:本次小组一共有5节,每节的平均参与人数都不少于3对亲子6人,完成了每节设定的参与目标的100%,达成了本次小组的参与目标。
2、小组目标是否达到:
目标一:1、通过小组,让家长与孩子在共读中体验到乐趣;通过访谈,4对常参加的亲子都能够通过共读体验到乐趣,其中3对亲子表示之前就有共读的习惯,通过小组之后,又有1对亲子开始了亲子共读的行为习惯;
目标二:通过小组,促进亲子沟通,让家长鼓励和欣赏孩子;据社会工作者观察,每节小组中每位家长都能对小朋友鼓励奖赏,且在小组的过程中,家长对于小朋友的鼓励与赞赏相对于第一次参加都有所增加;通过访谈,也会发现所有的家长鼓励和欣赏孩子的频率有所增加;
目标三:通过小组,以体验带动思想转变,至少学会分享、帮助、不撒谎等其中一个好习惯;在小组的过程中,家长们表示在绘本中,孩子对于习惯已有所体验,在生活中也更能运用,特备在分享以及帮助方面。[这部分不错,更重要的是关注组员的行动]
综上,本次小组的所有目标均已达成;
3、时间、形式和场地的评估:①在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组员对于小组的时间还是较为满意,如若没有其他重要事项都会过中心参加活动;在组员的同质性较大的情况下,组员在时间上的协调上更融洽;②对于小组的形式以及场地都较为满意;
4、对小组组员的投入程度的评估:本次小组的组员投入度都较高,参与动机也较高,在小组的最后一节均表示报名下一期的服务。
5、对小组互动的评估:①沟通和交往模式:由于本次小组的组员均为4岁的小朋友,组员都能够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组员之间的沟通都较为良好;②小组气氛:小组组员都普遍较为活跃参加小组活动;③小组规范:参加小组的固定组员普遍能够遵守小组规则。
五、专业反思:
1)小组的设置上:本次小组更好的结合绘本跟延伸活动,对于孩子的吸引较大,亲子能够在小组的过程中,在玩乐的过程中体验和习得好的习惯。
2)小组动力上:本次小组动力上运用较多,主要是在小组约定的使用,以及在小组内容的吸引性上面;
3)小组内容上:小组内容上有稍微较多,小组的节数不长,习惯的习得是长期的过程,特别共读的习惯,之后需要有更多的后续跟进。
4)小组组员的选择上:同质性亲子在很大一部分上小组的成效较好,但在时间上的安排,部分组员不能参加完每节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