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陈述
1、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
基本情况:服务对象现年76岁,男性,多年前与妻子离异,与前妻育有一子,目前独居。
个案来源:工作员上门家访发现。
生理状况:服务对象的右腿在多年前因病致残,行走不便,需要靠拐杖辅助行走,但服务对象一直未办理残疾证。另外,因为年事已高,服务对象的听力也逐渐衰退,经常听不清别人讲话,而服务对象的记忆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衰退,生理方面的原因造成服务对象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困难。除此之外,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尚算健朗,未有其它严重疾病,基本能够自理。
经济状况:服务对象以前靠务农为生,现因年龄以及身体原因不再劳动,但服务对象无固定收入,也没有退休金。所以服务对象属于低保户,经济上只靠低保金和每月约600元的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服务对象的其他亲人也没有给予服务对象经济上的援助。
生活状况:服务对象行动不便,但生活能够勉强自理,可以自己洗衣买菜做饭。因为生活贫困,服务对象经常骑三轮车到附近的电厂捡破烂,服务对象的亲戚邻居等都觉得服务对象可怜,多次劝说服务对象不要去捡垃圾,但是服务对象仍然坚持。平常服务对象除了外出捡破烂外,也会不时地在村里走动。据服务对象的邻居以及工疗站工作人员所说,捡破烂对于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善,另外,骑三轮车外出这样的行为对于右腿残疾的服务对象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居住环境:服务对象的家居环境非常恶劣,房子破旧且难以阳光,窗户的玻璃都没有,而且没有晾衣服的地方,最严重的是服务对象的家里没有厕所,平时服务对象都是去村里公厕大小便,有时候甚至就在屋子旁边的小巷子解决,邻居对于服务对象这样的行为表示不满。另外,家中无如厕场所对于高龄而又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家庭关系:服务对象与前妻离婚后,儿子与前妻一起生活。虽然前妻与儿子住在服务对象家楼上,但是彼此的关系是疏离甚至恶劣的,据服务对象邻居及亲戚所说,服务对象的儿子基本是对服务对象弃之不顾的。这种关系维持了多年,村里的一些居民乃至居委会工作人员都曾就此事与服务对象的儿子及前妻进行沟通,但无果。造成服务对象与前妻及儿子关系恶劣的原因未明。另外,由于服务对象是从外地抱养回来的,和村里的亲戚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而且服务对象村里亲戚的生活状况也不是很好,所以在各方面提供给服务对象的支援和帮助都非常有限。
曾作出的调试及成效:服务对象一直尝试外出捡破烂希望能改善自身经济状况,从而改变生活状况,但捡破烂能为服务对象带来的经济改善收效甚微。在房屋修葺改善方面,社区居委会曾经尝试介入处理,但因经费以及服务对象前妻不同意等原因未能采取实际措施,最后不了了之。
2、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济问题:服务对象每月靠微薄的养老金和低保金维持生活,生活上的贫困也致使服务对象经常外出捡破烂。
居家环境恶劣:服务对象的房屋缺少卫生间、晾衣处等基本设施,这对于身体不便的长者而言造成了很多不便。另外房屋的窗户破烂,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服务对象恶劣的居家环境对服务对象有非常大的影响。
生活料理问题:服务对象独居无人照料,虽然服务对象基本能够自理,但服务对象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具有听力障碍,在生活料理方面需要获得外界的协助。
家庭关系问题: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问题存在多年,工作员从多方搜集信息,仍未能了解到确切的原因。根据服务对象目前的情况评估分析,服务对象的家庭介入难度很大,介入的必要性不大。
3、工作员界定个案问题
经过工作员搜集信息,分析评估,界定在工作员在该个案中需要介入的问题为:服务对象的经济问题、居家环境问题、生活照料问题。
问题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理论重视人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强调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受,重视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资源的利用。将个人的发展与适应性问题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认为人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家庭、教育、商品和服务、就业、政治、宗教等)是相互作用的,认为个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模式,实施相应的干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个人社会适应问题,为个人的成长和潜力的发挥提供一定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提供资源。社会支持理论重视个人从人际关系中得到的资源,以及社会系统中各种资源的流通。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人问题的产生并非个人之过,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要解决问题,也必须针对其整个问题系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其解决。
根据理论分析,服务对象面临着经济、居住环境、家庭关系以及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问题,综合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服务对象处在一个非常弱势的境地。经评估,服务对象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服务对象的问题是由于服务对象与其所在环境的各种系统(包括家庭系统、其他亲属系统、教育系统、就业系统等)经过长期的互动而产生的结果。具体来说,服务对象教育水平低,年轻时只能靠务农为生,生活比较困穷;服务对象被抱养导致服务对象与其原生家庭系统脱离,其寄养家庭能给与服务对象的支援又极其有限;服务对象自身的婚姻家庭系统也出现破裂,造成父子关系不和谐等,各方面子系统出现的问题导致服务对象形成了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服务对象所在的外部环境对于服务对象自身状况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服务对象目前的情况(年老肢残、生理衰退较为明显)看,服务对象无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要改变服务对象目前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通过链接各种的社会资源,利用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工作员需要与服务对象所在环境的外部系统(包括居委会、街道等)合作,争取资源改变服务对象目前弱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