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神采飞扬之自尊训练小组
(二)活动对象:沙河小学三年级自尊感较低儿童
(三)参与人数:8
(四)工作员姓名:梁晶晶
(五)小组背景和理念
工作员接触部分6-12岁学童存在不交功课、上课骚扰同学、无心向学等行为,在学习、情绪、朋辈关系上出现一定问题。根据不少研究显示尽管这些行为的背后原因有多种多样,这些学生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自尊感低落。
根据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学说,学龄期的儿童(6—12岁)面临着勤奋与自卑的危机,即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如果儿童有好的表现而得到社会、家人与朋辈之间的认同及赞赏,他们的危机便会转化成一种潜能之提升;相反,如若儿童不能在学业或同辈中有所表现,不能保持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这便可能会对他们的自我形象产生负面的作用,而且会表现出勉强、怀疑和退缩,这样会妨碍他们预期所属群体之认同,从而令他们陷入孤立自卑之中。
二、小组理论与方法
根据Michele Borba的自尊感分析架构,自尊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范围包括个人能力感、方向感、独特感、归属感及安全感。透过加强儿童的成功感,以达致自尊感的提升,由于发现大部分家长只专注于儿童的学业成绩方面,因而对儿童构成压力,成绩稍逊的儿童的自我评价也会被影响,以使之肯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三、小组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特感,教导学服务对象如何订立目标,并引领服务对象学习欣赏自己的成就,以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感。
四、小组过程
(一)小组计划
第 1 节
主题:Hello!朋友
日期:2014-05-15
时间:16:30-17:20
地点:沙河小学
本节小组目标: 1.服务对象、工作员间相互认识并建立对小组的安全感、联系感 2.订立小组规范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5分钟
|
工作员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联系
|
工作员自我介绍
工作员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希望服务对象怎么称呼自己,简述自己一些特点、兴趣和名字的由来,令服务对象对工作员产生亲切感
|
|
10分钟
|
打破服务对象间隔膜,促进彼此关系,培养小组团结合作精神
|
游戏——解人结
1. 工作员组织服务对象围圈站立,服务对象顺时针介绍最喜欢别人叫的称呼,并提醒每个服务对象尽量都记住
2. 所有服务对象闭上眼睛,双手向中央深处直至握住一个手掌形成人结,睁开双眼,解开人结,两手不离开。
3. 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分享讨论,并强调个人在游戏中的合作精神是解开人结的主要原因
|
|
10分钟
|
服务对象明白规则的意义,并从自行订立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及遵从
|
你我定规则
1. 工作员介绍小组的内容及目标
2. 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表达对小组的期望,工作员回应并澄清
3. 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讨论工作员准备的小组规则,并分享,签名
|
小组规范1张、笔6支
|
10分钟
|
培养组内相互欣赏及称赞的气氛
|
天使行动
1.工作员分派每位服务对象1张卡纸,邀请服务对象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工作员协助下布置卡纸(卡纸上有服务对象姓名等信息),制作自己的醒目卡
2.服务对象从罐内抽取工作员准备的已写上的每位服务对象姓名的木棒 ,成为该名服务对象(醒目仔)的醒目天使
3.醒目天使的责任是找出他们的醒目仔当节小组内值得称赞的地方,并把这些称赞写在天使留言卡上,贴在该醒目仔的醒目卡上。工作员提醒服务对象,天使留言必须是正面、积极的,工作员可自制一些句子款式给服务对象使用。
|
6张卡纸、6张便利贴、6支笔、6根写有服务对象名字的木棒
|
5分钟
|
维持服务对象热情
|
1.工作员介绍下节小组时间及内容,提醒服务对象准时出席小组
|
|
第 2节
主题:认识自尊感
日期: 2014-05-21
时间:15:30-16:30
地点:沙河小学
本节小组\活动目标: 1.服务对象觉察影响自身自尊感的因素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10分钟
|
引发服务对象思考影响其自尊感的外在因素
|
续句游戏
1.工作员安排服务对象围圈坐在一起,并分发一套续句卡,并解释活动程序,并要求服务对象尽量续上句子,但如果想不出,可将卡片放置整叠卡片的底部,然后尝试下一张卡,直至完成一句句子为止,便可传交给下一个服务对象。
2.以其中一个服务对象作为起点,该服务对象将第一张卡的上句读出,然后续出下句。完成后将卡放回底部,顺时针方向传交给下一位,以此类推,当传了四五轮后,活动方可终止。
3.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分享感受及看法,并总结:我的自尊感有升有降,基本上收到我们身边的人所影响,同样我们也能影响到身边人的自尊感。
|
卡纸20张
|
30分钟
|
从个案中认识影响自尊感的因素
|
分组研讨个案-小芸
1. 工作员解释此活动是以小芸一天发生的事情为例子,解释个人自尊感是如何受到外界事物所影响
2. 工作员读出小芸个案,并要求每位服务对象在3分钟内完成评分
3. 将小组分成2小队,每队服务对象自己选出带领小组讨论、记录及报告的服务对象,然后由讨论定出每个问题的小组答案,有负责报告的服务对象在大会中报告。讨论时间为15分钟。
4.工作员事先提出报告内容。服务对象完成报告后,工作员总结。
|
笔6支,工作纸6张
|
5分钟
|
服务对象了解自尊感5要素
|
1.工作员简单讲解自尊感5要素
2.工作员向服务对象介绍每节小组内容,并协助服务对象对内容作一概览,了解每节小组的重点及与自尊感的关系
|
|
10分钟
|
培养组内相互欣赏及称赞的气氛
|
天使行动
1. 服务对象从罐内抽取工作员准备的已写上的每位服务对象姓名的木棒
,成为该名服务对象(醒目仔)的醒目天使
3.醒目天使找出他们的醒目仔当节小组内值得称赞的地方,并把这些称赞写在天使留言卡上,贴在该醒目仔的醒目卡上。
|
6张卡纸、6张便利贴、6支笔、6根写有服务对象名字的木棒
|
5分钟
|
维持服务对象热情
|
1.工作员介绍下节小组时间及内容,提醒服务对象准时出席小组
|
|
第 3节
主题:惺惺相惜
日期:2014-05-29
时间: 16:30-17:30
地点:沙河小学
本节小组\活动目标: 1.服务对象学会欣赏个人及其他人的良好形象及特色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5分钟
|
服务对象遵守小组规范
|
1. 工作员带领服务对象重温小组规范。
|
小组规范纸
|
15分钟
|
培养服务对象认同个人及他人的良好形象及特色
|
我是个怎样的人
2. 工作员派发工作纸,服务对象在工作纸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性格及特色,并画上圆圈,再邀请其他服务对象在自己的工作纸上画上三角形。
3. 服务对象对比异同之处,并发言分享
4. 工作员总结
|
彩笔6支
工作纸6张
|
10分钟
|
培养组内相互欣赏及称赞的气氛
|
天使行动
1. 服务对象从罐内抽取工作员准备的已写上的每位服务对象姓名的木棒
,成为该名服务对象(醒目仔)的醒目天使
2.醒目天使找出他们的醒目仔当节小组内值得称赞的地方,并把这些称赞写在天使留言卡上,贴在该醒目仔的醒目卡上。
3.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分享自己卡纸上的天使留言及感受
|
6张卡纸、6张便利贴、6支笔、6根写有服务对象名字的木棒
|
10分钟
|
维持服务对象热情
|
1. 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相互称赞对方当节小组中表现好的地方,工作员给予气球作为奖励
2. 工作员介绍下节小组时间及内容,提醒服务对象准时出席小组
|
气球12个
|
第4 节
主题:壮志骄阳
日期:2014-06-04
时间:15:30-16:30
地点:沙河小学
本节小组\活动目标: 1.服务对象学会订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并能定出一些达至目标的步骤。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30分钟
|
服务对象学会订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并定出一些达至目标的步骤。
|
1.工作员讲述订立理想的原则后,请服务对象订立1个在下次小组可以检验的目标,并写下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可寻求帮助的人。工作员提前准备一些合理并容易达成的目标给服务对象作参考。
2.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分享目标,并带领服务对象一起宣誓:我能够达成(具体的目标内容)的目标,加油!
|
A4纸6张
|
10分钟
|
培养组内相互欣赏及称赞的气氛
|
天使行动
1. 服务对象从罐内抽取工作员准备的已写上的每位服务对象姓名的木棒
,成为该名服务对象(醒目仔)的醒目天使
2.醒目天使找出他们的醒目仔当节小组内值得称赞的地方,并把这些称赞写在天使留言卡上,贴在该醒目仔的醒目卡上。
3.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分享自己卡纸上的天使留言及感受
|
6张卡纸、6张便利贴、6支笔、6根写有服务对象名字的木棒
|
5分钟
|
维持服务对象热情
|
1.工作员介绍下节小组时间及内容,提醒服务对象准时出席小组
|
|
第5 节
主题:成功路上
日期:2014-06-12
时间:16:30-17:20
地点:沙河小学
本节小组目标: 1.服务对象分享实践目标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2.结束小组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品
|
10分钟
|
活跃气氛
|
游戏-大风吹
1.工作员讲解游戏规则,并带领服务对象开始游戏。
|
|
20分钟
|
服务对象分享目标达成过程,并获得认同
|
1.工作员要求服务对象自行分成3小分队,每队的服务对象在小队内分享目标达成情况及感受
2.工作员邀请每队派代表报告讨论内容
3.工作员小结,并奖励服务对象
|
数学薄6本
|
15分钟
|
培养组内相互欣赏及称赞的气氛
|
天使行动
1. 服务对象从罐内抽取工作员准备的已写上的每位服务对象姓名的木棒
,成为该名服务对象(醒目仔)的醒目天使
3.醒目天使找出他们的醒目仔当节小组内值得称赞的地方,并把这些称赞写在天使留言卡上,贴在该醒目仔的醒目卡上。
3.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分享自己卡纸上的天使留言及感受
|
6张卡纸、6张便利贴、6支笔、6根写有服务对象名字的木棒
|
5分钟
|
结束小组
评估小组目标达成情况及成效
|
1. 工作员派发问卷并协助服务对象填写
2. 工作员告知服务对象小组结束,并派发中心折页,表示可以到访中心或电访中心联系工作员。
3. 工作员与服务对象合影留念
|
相机
中心折页6份
问卷6份
|
(二)小组发展状况
1、小组初期
小组中出现了两种沟通状况。服务对象尚未认识,服务对象较为活跃,多次需要工作员维持秩序,在第一次分享时,每个服务对象均踊跃向工作员发表言论,服务对象间较少言语交流,趋向于轮状沟通,即服务对象间的沟通主要工作员主导。工作员要求服务对象围成一圈坐,引导并鼓励服务对象对其他服务对象的分享做出回应,临近的服务对象以及踊跃发言的服务对象间沟通较为频繁,服务对象们的沟通频率提高,小组沟通状况向环状沟通发展。最后沟通状况有所改善,由一开始的轮状沟通逐渐演变为后来的环状沟通。
服务对象A从小组开始一直不配合工作员的安排,多次离场,影响服务对象的情绪及小组进程。工作员耐心询问缘由,该服务对象表示小组不好玩不想再参加小组。工作员简单介绍本次小组的目标后,该服务对象仍坚持离开小组,工作员尊重服务对象的决定并安抚其他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B、C、D在小组开始时多次相互玩闹,打断小组进程。工作员在服务对象玩闹时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一直静等服务对象安静下来,并提醒服务对象需要相互尊重及配合,同时调整3人的位置。
此时期服务对象能够初步认识并建立联系感及安全感,并共同协商制定规范。
2、小组中期
小组中出现了环状沟通和开放式沟通两种沟通状况。在第二节分享过程中,服务对象积极发言,与身边的服务对象激烈讨论,有不同见解时大胆表达,认可时则大声表示同感,气氛十分活跃,在工作员的引导下完成分享总结。在第三节小组中服务对象对于小组设置的环节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互间踊跃讨论,且服务对象间关系明显比前2节更亲密,每个服务对象从仅和本班的同学讨论发展到愿意主动和组内其他成员讨论,相互沟通的次数增加。
此时期小组焦点为服务对象,工作员主要扮演引导者与支持者的角色,整个小组的流程都围绕服务对象而开展,工作员负责带领小组顺利进行,并提供情感性(鼓励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回馈)支持。
服务对象B对小组投入不能持续积极,经常离开小组集中圈。工作员提醒服务对象遵守小组规范,但是成效不能持续,随后工作员邀请官姓服务对象任职小组组长,其后该名服务对象对小组规范的遵守程度提高,能够积极投入小组,其他服务对象也能够配合工作员工作。
此时期小组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服务对象乐意表达且缺乏耐心倾听组内其他成员的发言,工作员多加鼓励服务对象耐性倾听,并引导服务对象间进行正面、积极的的评论,在觉察影响自身自尊感的因素的同时学会欣赏个人及其他人的良好形象及特色
。
3、小组后期
小组中主要是开放式沟通状况。服务对象较为熟络,在制定目标及分享目标达成情况环节时,服务对象除了部分内容询问工作员外,更多的是与其他服务对象讨论,其他服务对象也积极发言回馈,在小组内能够平等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服务对象在小组内士气高昂,合作气氛浓厚,互动频率高。
本节小组目标基本达成。在工作员的协助及与其他服务对象讨论中,每位服务对象都为自己订立一个为期一个星期的目标,并分享实践目标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与评估内容
本次小组评估方法:本次小组采取了过程评估(观察法)及结果评估(问卷调查)对小组的目标成效进行评估。
(二)结果和过程评估
根据小组记录与工作员自评发现,在工作员的引导下,小组动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小组中后期服务对象都能够主动进行交流,并积极地参与到每一环节的活动中,促使小组目标部分达成。
根据工作员观察与问卷调查结果,5名服务对象同意自己通过小组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欣赏自己,服务对象学会如何订立目标,欣赏自己的成就。
六、专业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工作员在小组开展时,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建立一个安全、舒适及正面的小组环境,增强服务对象的安全感,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兴趣。与服务对象一起订立的规范应包括:互相尊重、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先让别人讲完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支持别人进行正面回应。清楚让服务对象明白,每个人都有权利在组内讨论时发表其感受、意见及经验。工作员带领服务对象对组内成员的行为做正面而具体的回应。
工作员在带领小组时,可以运用一些工作技巧带领服务对象进行分享及讨论。工作员用脑力激荡的技巧引发服务对象参与讨论,鼓励服务对象随意提出意见,进行分享,并拒绝批评。工作员用个案研讨及角色扮演的技巧就特定的问题或处境进行讨论及分析。
工作员必须了解并尊重服务对象,具备同理心,在小组中鼓励服务对象发挥自己熟悉的技能和现有的长处,多称赞组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工作员还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服务对象在小组互动中的情绪波动,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安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把握小组内容与进程。另外,学童的注意力一般都难以持续长时间集中,工作员就要特别关注他们在小组中的专注力,并通过眼神接触、提问、肢体语言、游戏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保证他们能够尽可能积极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