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塘寮街墙体美化项目
(二)、项目对象
社区居民、中心义工、项目利益相关方
(三)、参与人数:
23名大学生义工、15名社区青少年以及8名残友及家属 、4个项目利益相关方
二、项目背景与目标
(一)、项目背景
2015年4月,沙河街道开展街区整治创文工作,期望对塘寮街两边的墙体进行美化。而沙河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曾在公安宿舍西南片区有过成功美化墙体的经验,因此通过前期沟通协商达成了以社区营造理论为基础,多方参与的方式开展塘寮街墙体美化行动的共识。在营造美丽社区的同时提升在地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二)、项目目标
1. 结果目标:塘寮街沙河小学段的墙体得以美化
2. 过程目标:80%以上的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表示开心、快乐
居民对该社区的印象有所改观,认同感得以提升
三、服务理念
本项目采用“社区营造[1]”这理论开展服务,该理论旨在透过引起居民的创意、协商和行动,共同建立较理想的社区生活环境及文化素养,形成一份集体的身份认同与热诚。社区营造“景”的面向则指的是社区独特景观之营造,居民自力投入社区景观的营造。而本次的墙体美化项目也正是社区营造“景”之面向的运用实践。先通过与社区内外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讨论,明确该墙体的美化内容及功用,接着调动社区内的各方资源参与到项目中。最后是透过图案设计、彩绘技巧培训、图案上色等环节,让居民得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墙体美化活动,其一可以增进居民间彼此间的认识,有可能营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其二居民因有参与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经验,对所在社区有拥有感。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是澄清项目需求,达成共识。经过前期沟通,街道主要期望是能够利用家综在街道另一社区的成功美化墙体经验,美化塘寮街的墙体。美化墙体是街道期望的结果目标,作为家综也注重在地居民的参与,所以工作员也及时澄清说明工作手法及需要的资源,最后达成了以墙体得以美化为结果目标,多方参与提升居民对社区归属感为过程目标的共识。
(二)、启动阶段
项目共识达成后,工作员开始制定服务计划并链接资源洽谈合作。与街道办事处沟通后确定了墙体美化以交通安全、品德教育、科普漫画等特色图案为主并链接高校专长义工着手设计主题图案初稿。同时与墙体所在地的沙河小学协商,让其提供了水、电及画笔等后勤支援。最后链接专业喷刷公司进行洽谈填色技术指导及后期图案美化完善工作。除此外工作员则联动青少年、家庭、残障领域的同工开始项目宣传,招募居民参加墙体填色彩绘活动。各方角色及内容如下图所示:

![文本框: 提供后勤支援(水、电、画笔、休息场地)]()



(三)、实施阶段
项目细节及资源方确定后,接着通过开展填色彩绘活动进行墙体美化工作,开展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
活动内容
|
参加者组成
|
人数
|
所需物品
|
4月26日
|
进行图案线条勾画
|
高校专长义工
|
4
|
涂料、画笔、刷子、大水桶、小桶、桌子、中心、活动横幅、相机、义工服、太阳帽等
|
5月9日
|
对墙体的图案进行填色、美化
|
学生义工、社区青少年
|
34
|
5月16日
|
对墙体图案进行填色彩绘
|
残友及家属
|
8
|
具体活动程序及人员分工如下:
家综
|
现场活动组织、主持,义工培训,拍照
|
艺术老师
|
彩绘技术指导、活动前培训、
|
义工
|
维护现场秩序、提醒来往车辆、帮忙分发涂料、清洗工具
|
原计划还有一场亲子家庭参加的填色彩绘活动因下雨而取消了,墙体图案最后由专业喷刷公司进行后期美化及防水处理。
五、总结评估
本次项目采用实地观察及访谈法对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估,达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原订目标
|
目标达成情况
|
塘寮街沙河小学段的墙体得以美化
|
通过多方参与的方式完成了沙河小学段的墙体美化工作,营造了一个特色的社区景观
|
80%以上的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表示开心、快乐
|
通过访谈可得,参与者均表示玩得很开心并有所收获。 “学到了彩绘的知识,上颜料时要同一方向涂才好看”、“同别人合作一起画,挺开心的”、“希望社区可以多开展此类的活动,挺有意义的”
|
居民对该社区的印象有所改观,认同感得以提升
|
项目结束时对过往居民访谈可得,居民均十分认可本项目成效“以前这面墙是都贴满小广告,很难看,现在就漂亮多啦,整条街看上去都不同了”,除此外,工作员还发现经常有居民在此处拍照留念。
|
综上,本项目目标达成度较高,而参与者呈多样化,有学生义工、社区小朋友、社区残友及家属。部分参加者表示在活动中也结识到了新朋友。
本项目虽然历时短,但能够充分动员了居民及在地资源的参与,相比于全程交予广告公司设计美化,使用专才大学生义工及本地居民义工,既可省去一部分成本,也可以让居民参与到创文工作中。而在墙体美化的过程中,居民因为有参与经验而对社区有认同感,其身份由社区居民转变为社区景观营造者,从而提升社区归属感
六、专业反思
工作员在项目前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沟通成本在资源链接、合作洽谈等方面,起初觉得这样很是浪费精力,但随后也发现这也正是“社区营造”核心所在(透过协商和行动,共同建立较为理想的生活环境)”,要达成共识确定需要多次的沟通、澄清、寻找合作点,而在这也是与各利益相关方相互了解、建立关系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宣传多方参与、社区营造的理念,起到倡导作用。
社区营造强调以持续的集体行动来处理社区发生的议题,解决社区问题。该项目中充分调动区内各持份者参与,通过政府、居民、家综、企业四方联动美化了墙体,而在这一过程也让居民之间及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社会联系,让居民对社区更“有感”了。
项目图片:
![]()
沙河家综
黎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