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幸福不倒翁”长者齐心防跌学习小组
(二)活动对象:左竹园社区对防跌知识感兴趣的长者(高龄独居者优先)
(三)参与人数:8-12人
(四)工作员姓名:陈爱莲
(五)开展单位: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 沙河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二、小组的背景和理论:
(一)小组背景:
长者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潜艇感觉能力下降、导致长者反应时间延长,平衡不稳,增加了跌倒的风险,更有很多新闻显示,很多高龄弱势的长者在家中跌倒,而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一旦发生跌倒事故,对于长者的损伤会比小孩和成年人严重很多,并容易导致系列并发症,甚至对老年人家庭、社区、社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左竹园社区离家综服务中心较远,未能经常来参加活动,另外,根据数据统计,该社区独居长者就有20多个,在平时的探访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跌倒而导致骨节肿痛不能下楼的情况也有发生过。开展此次小组,一方面是要将社工服务社区化,另一方面,也是应现实情况,通过长者的经验分享、总结,以及防跌知识的宣传,提高长者对防跌知识的认识,减少长者跌倒的风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理论与方法
经验学习法理论。根据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法理论,经验的学习模式包括:具体经验、现实及反映、抽象概念形成及推广和在新环境中试用学习之新概念四个阶段。而经验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是希望学习者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掌握其主观的经验并加以吸收以掌握知识。
![]()
在前期的社区走访中,社工也发现,当问到这类小组活动的参与兴趣时,不少长者表示,一般都会了解一点防跌技巧的,有的长者在年前也是饱受跌倒后骨节疼痛的痛苦。运用经验学习法理论,参与小组的服务对象可以通过了解现实中真实事例,相互分享防跌的经验,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吸收有关的知识信息,最后进行总结,形成更好的防跌意识,获得实际有用的防跌技巧。另外,参与的服务对象住在同一个大院里,因共同的需求形成互助学习小组,会更加容易吸收相关的防跌经验,更好地达成共识。
三、小组目标
1.协助80%的服务对象了解造成跌倒的原因。
2.协助80%的服务对象分享经验感受,形成互助的网络。
3.透过互助网络的搭建,协助80%的服务对象学习到1-2种防跌技巧。
四、小组过程
(一)小组计划
1.第一节
主题:“缘来是你”
日期: 2015年3月25日
时间:10:00-11:00
地点:先烈东路159号大院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分钟
|
表明小组目的
|
工作员自我介绍,并说明小组的大致内容
|
小白板
|
10分钟
|
加深服务对象相互间的认识
|
服务对象简单介绍,并用彩色卡纸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醒目的地方。
|
彩色卡纸,黑色笔
|
15分钟
|
通过热身游戏,引出主题
|
“拍气球”的游戏:把气球提前吹好扎好,活动开始时请服务对象手拉手拉成圆坐下,先给一个气球,要求服务对象不能用脚,不让气球落地,之后增加难度,向组内增加气球的数量,知道最后一个气球落地,游戏结束。然后进行游戏分享,比如:玩的时候害怕什么?通过分享,引出服务对象害怕跌倒。引出小组的主题。
|
气球、气球泵
|
5--10分钟
|
休息
|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休息5分钟
|
|
20分钟
|
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小组的契约
|
运用契约树、星愿星空的方式,引导、吸引服务对象一起制定小组的契约以及目标。然后,简单问下服务对象有多少人有跌倒的经验。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
小白板、各种果实形状的小卡纸
|
5分钟
|
总结小组
|
社工简单总结本节小组,听取服务对象的的意见,并说明下一节的安排时间。
|
|
2.主题:“知己知彼,开心识跌”
日期: 2015年4月1日
时间:10:00-11:00
地点:先烈东路159号大院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分钟
|
回顾上节的所讲的内容
|
回顾上一节的内容,简单说一下这一节的内容
|
|
10分钟
|
营造合作气氛,引出跌倒原因的话题
|
玩热身游戏:六六大顺。服务对象坐成一个圆形,从社工开始从1开始报数,报到有6的时候不说话,只拍掌,比如,6,16,26,。。。通过游戏增进服务对象之间的默契,形成合作的气氛,以及通过“心急出错”的情况引出跌倒原因。
|
|
15分钟
|
协助服务对象分享跌倒的事例
|
邀请2-4个服务对象分享跌倒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
|
|
15分钟
|
协助服务对象总结跌倒的原因、危害
|
分两组人员,积极服务对象或者义工扦插其中,协助服务对象分享长者跌倒的因素,主要围绕身体机能退化、性格、内外在因素等。协助服务对象分享,形成互助的小组
|
小白板、大黑笔
|
10分钟
|
协助服务对象展示分组讨论的结果
|
运用简单的图示方式,展示服务对象讨论出的有关跌倒原因以及危害的信息。
|
图示纸张
|
5分钟
|
总结本节小组
|
鼓励积极参与分享以及讨论的服务对象,总结本节小组,说明下节的时间以及地点。
|
|
3.主题:“我是防跌能手”
日期: 2015年4月15日(雨天推迟一个星期)
时间:10:00-11:00
地点:先烈东路159号大院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分钟
|
回顾上节的所讲的内容
|
工作员向服务对象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简单说一下这一节的内容
|
学习资料
|
10分钟
|
热身
|
热身游戏:雨点变奏曲。当社工喊出“小雨”口令时,以快慢节奏拍手,喊出“中雨”口令时,以快节奏拍手,喊出“大雨”时,以快节奏拍腿,喊出“暴雨”口令时,以快节奏拍手加以跺脚。引出留神对于防跌的重要性,引出防跌的方式。
|
|
15分钟
|
协助服务对象分享成功防跌的经验
|
引导2-3名服务对象分享成功预防跌倒的经验。协助服务对象相互了解支持。
|
|
15分钟
|
引导服务对象一起读有关防跌的小口令
|
社工收集准备好有关防跌的学习口令,与服务对象一起读读。并引导服务对象分享感受。
|
|
10分钟
|
总结本节小组
|
鼓励积极参与分享以及讨论的服务对象,总结本节小组,说明小节的时间以及地点
|
|
4.主题:“我跌倒,我处理”
日期: 2015年4月22日
时间:10:00-11:00
地点:先烈东路159号大院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分钟
|
回顾上节的所讲的内容
|
回顾上节的内容,并简单说明这一节的安排
|
|
10分钟
|
引导服务对象分享有关跌倒后紧急处理的经验
|
引导1-2名服务对象分享相关的经验,可以是亲身遇到的,可以是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例。
|
|
30分钟
|
协助志愿者向服务对象说有关跌倒后的紧急处理
|
邀请义工,当场为服务对象教授有关跌倒后的紧急处理方式。
|
|
10分钟
|
引导服务对象作小组分享
|
引导服务对象,邀请2-3个服务对象分享本节小组的感受。
|
|
5分钟
|
总结本节小组
|
鼓励积极参与分享以及讨论的服务对象,对义工表示感谢。并总结本节小组,说明小节的时间以及地点
|
小白板、大黑笔
|
4.主题:“我们要做幸福的不倒翁”
日期: 2015年4月28日
时间:10:00-11:00
地点:先烈东路159号大院
时间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分钟
|
回顾前几节的内容
|
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简单说明这节小组的内容
|
小红花统计表、小白板、大黑笔
|
10分钟
|
游戏热场
|
让服务对象坐在原位不动,先转向右边,给右边的另据敲敲背,然后再跟着一起说“多谢你”服务对象再转向左边,帮左边的邻居敲敲背。如此重复三--五次
|
|
30小时
|
协助服务对象总结小组的内容
|
与服务对象一起就跌倒的原因、危害,预防的简单方法、跌倒后的处理等主题进行总结,另外社工要引导服务对象进行小组的分享
|
分享小奖品
|
10分钟
|
派发防跌知识学习单张,加强长者对防跌的认识
|
向服务对象派发简单的防跌学习单张,加强服务对象对防跌的认识。
|
学习单张
|
5分钟
|
结束小组
|
意见访谈,派发小礼品,照相
|
小口哨奖品、相机
|
-
第二部分:小组发展状况。
第一阶段:服务对象是同一个大院的,大部分彼此眼熟。工作员通过“缘来是你”的介绍方式--“原来你就是。。。。”,“原来你叫。。。”;并且运用“贴小红花”的点名形式加深印象,另外通过相关的游戏引出小组的主题,让服务对象清晰地了解小组的防跌主题,最后通过独特的“星愿星空”的方式,更好地引导了服务对象一起制定了小组的契约。在第一阶段中,工作员主要充当主导者、引导者的角色,抛出小组主题,形成初步的小组意识,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第二阶段:通过小组游戏的带动,小组的氛围较好,在此阶段,工作员充当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引导鼓励服务对象畅所欲言,效果很好。但在户外开展小组,会吸引不少人过来围观,服务对象的热心介绍以及居民的尝试加入,会打断服务对象的发言以及对小组凝聚力造成影响。工作员在本节小组后期,夸奖了服务对象热心以及大院居民的热情,同时说出其中的顾虑,抛出问题,最终与服务对象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观点:
共同维持小组秩序 。总体小组目标达成。
第三阶段:小组凝聚力在提升,在工作员拿出“小红花”的时候,在没有提前说明要请假的情况下,服务对象能够主动告知工作员哪个服务对象来了,哪个服务对象因什么原因而未能出席。在“雨点变奏曲”
游戏中,服务对象能够相互照顾并给予关心,一起顺利完成游戏,并且成功引出防跌的小技巧,在工作员的引导下就防跌技巧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服务对象相互之间也会提醒其他的服务对象不要说话,对于围观情况,服务对象也是说:待会社工会告诉你的,你就在旁边先听着。小组意识不断在增强,对于防跌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节小组目标达成。
第四阶段:讨论跌倒后的跌倒处理的,大部分服务对象的想法是“不太知道””打120”,对于其他处理情况表示不清楚,有点受挫,发言的欲望下降。工作员采取的技巧的是给予同理以及充分的鼓励,然后引出义工的分享。从第三阶段的发言者转为学习者,协助工作员维持小组秩序的时候,也从言语改为了手势,用手势告知其他的服务对象或者旁人保持安静,并且主动问工作员下一节是否是最后一节,小组意识的增强再次凸显出来。通过义工的分享以及工作员的总结,服务对象对跌倒后的处理方式有了更多的认识,小组目标达成。
第五阶段:小组发展到最后一节,因为服务对象在上一节的小组中有点小受挫,在本节小组中,工作员采取的是轻松愉快的开展方式:“小红花统计颁奖”,“小组分享奖励”,“轻松地捶背游戏”,“奖励小口哨”,“快乐合影”等每个环节都是很快乐的,对于前几节的小组内容都能够分享出来,服务对象间透露出的关心更多了。同是一个大院里,没有离别情绪,也希望工作员再次到大院举行小组活动。发放的宣传单张,巩固了小组的主题,工作员充当鼓励者,鼓励服务对象之间相互关心,共同营造幸福的不倒翁晚年生活,小组主题以及感情得到升华。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服务对象年纪大,有的不认识字,所以由计划中的问卷评估法改为访谈法。评估内容为:1.80%的服务对象了解造成跌倒的原因。2.80%的服务对象分享经验感受,形成互助的网络。3.80%的服务对象学习到1-2种防跌技巧
-
过程评估:主要是在引出话题以及最后的分享环节中,通过服务对象的发言内容作对比,评估服务对象在小组中的情况。
结果评估:通过访谈的方式,结合服务对象在分享以及协助总结小组内容的情况,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小组结束后,工作员采取电访以及个别探访的形式对服务对象进行访谈,服务对象评价说:确实是学到了防跌技巧,并且过程中非常地开心。以后再来开展小组活动,不管多忙,也要抽时间参与。
结合社工的观察,可以发现服务对象的投入度很高,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签到表也显示每次出席的人数达到8人以上,达到预定的效果。在访谈当中,100%的服务对象都表示了解到了一些造成跌倒的原因,以及预防的小技巧,另外,小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以及统计,有7个服务对象是分享过自己防跌的经验的,百分比为87.5%,并且能够相互关心,相互体谅,慢慢形成一个更好的社区互助网络,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后期的评估。初次开展这类小组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浅面,单次的小组活动,对于服务对象更好学习防跌技巧有点难度,需要持续系列性的小组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并且需要3-6个月的持续观察以及评估才能得到相应的评估成效。
六、专业反思之一般技巧分享:
1.游戏带领。小组过程中,游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前三节的游戏难度随着小组凝聚力的增强而不断加大,并且每个游戏都具有引出对应小节小组的主题,游戏的设计顺应了服务对象的能力以及感受,让小组发展得很顺畅。
-
及时转换角色扮演。工作员在当中的同理心、及时回应服务对象的发言以及感受,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时转换主导者、支持者、引导者等角色,时刻与服务对象站在一起,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思考小组的改变以及发展,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以及大力支持。看似让服务对象发挥了最大的发言权以及参与权,但工作员的每一步都在主导着小组的发展。
真诚服务。服务进社区,工作员也发现需要注意的细节会更多,流动性的服务对象、场地的开放都会对小组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一个工作员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运用引导、夸奖、同理的技巧,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明白服务对象需要什么,也会让服务对象也反过来同理工作员,在整个小组发展中,工作员也是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也是工作员,这样的状态很利于小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