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光明行动”义诊活动——左竹园社区眼科免费检查活动
日期:
2015-07-07
浏览次数:
358
一、基本情况
-
活动名称:“健康中国 光明行动”义诊活动——左竹园社区眼科免费检测活动
活动对象:左竹园社区60岁以上的服务对象
参与人数:33人
社区基本介绍:左竹园社区居委会位于沙河街东北端,面积0.18平方公里;东至禺东西路与林和街接壤,西至濂泉路与先烈东横路社区居委会交界,南至先烈东路与西街社区居委会交界,北至广深铁路与沙东街交界。社区总户数(常住人口)2001户,6313人;其中社区本地户籍1295户,4495人;暂住人口706户,1818人。
社会工作者:苏亮君
提供服务机构及家综: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
沙河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
背景:社会工作者在前期的社区探访工作中,了解到大部分服务对象身体都存在着白内障眼疾、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一些常见的老人病,而其中一些弱势服务对象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方便,尤其是有白内障眼疾的服务对象都是需要子女陪同下才可以去医院检查身体或者看病的。但由于子女需要工作,时间未必能配合到医生的坐诊时间,导致服务对象都不清楚自己的病情深浅。探访过程中,这些服务对象都跟社会工作者提出说“假如医生能上门服务就好啦,我们就不用那么麻烦又要子女陪,有要做车过去那么麻烦”。有见及此,故社会工作者特意联系了相关的医院,找到可以提供眼科普查的医生为我们社区内的服务对象提供免费的眼科普查。让服务对象体验一下就在家门口做检查的幸福。
目标: 1、吸引50名服务对象参加我们的活动;
2、筛选出30名白内障手术患者复检,给出治疗方案;
3、协助至少15名服务对象了解居家养老以及日托中心的相关信息。
-
理论与方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在健康安全上的需求尤其重要,社工在社区走访过程了解到长者的需求所在,故有针对性的在社区内开展相对于的眼科义诊活动。社会工作者遵循发现需求-评估需求-活动计划-活动实施-评估-反思进行社区服务。
-
活动过程
策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走访,收集活动场地信息,跟居委沟通,联系相关医务人员,协商活动时间,地点。难点在于活动的场地选择上,要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跟居委人员沟通才能够得出一个相对比较适合的地点,不能随便由社会工作者根据经验来做安排。
宣传过程:社工在社区内拉横幅。以及跟居委人员取得联系,由居委人员在社区内粘贴通告,做好活动宣传。
具体活动过程:
时长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08:30
-
09:00
|
布置好场地,迎接服务对象
|
布置场地
|
折叠桌(3张)
Kt展板、
横幅、
宣传资料、医疗仪器
|
09:00
-
11:00
|
义诊活动进行
|
1.医生进行眼科普查;2.人员宣传相关信息;3.记者宣传及采访
|
医疗仪器,桌子及椅子,电源拖把
|
17:15
-
17:30
|
收拾场地
|
收拾场地
|
|
17:30
-
18:00
|
检讨不足,积累经验
|
活动检讨分享
|
|
-
评估
通过自评法评定为排查出多少服务对象患有眼科治病以及给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整个活动共为33名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排查出23名患有“白内障”眼疾患者,后续为3位服务对象提供免费眼科手术。
-
专业反思
一开始社会工作者并没有抱很大希望说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太多的服务,只是一心想做好活动,给长者提供免费的检查。活动结束后统计出只有33名服务对象参加活动,比活动预期低了,社会工作者心情低落了。但在后续跟进工作中,有3名服务对象接受医院提供的免费手术,重见光明后,社会工作者心情有好起来,感觉有信心继续服务了。因为只有服务了,才会有机会得到好的结果。